注册 VIP 会员
会员中心
福慧慈缘-佛友之家 :
福慧慈缘会馆12月优惠活动,满100返30(券)(限堂食),地址:王府井锡拉胡同53号电话:010-51385789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招生简章          报名表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第二期

班班多杰教授

http://peixun.fjnet.com/   2013年04月17日  点击:0   字体:    

一、简历

班班多杰,男,藏族,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7月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1971年从青海民族学院中师班毕业后,即到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学习,1974年9月毕业后,即留政治系哲学教研室任教,1986年哲学教研室扩建为哲学系,即在哲学系任教,长期从事哲学原理、藏传佛教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86—1992年任讲师,1992—1997年任副教授,1997年晋升教授。1999年11月调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担任院长。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理事。1996年入选为北京市首批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计划。荣获国务院颁发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证书。专攻藏传佛教思想史及藏族文化研究。  

班班多杰教授出生在青海宗喀地方的一个藏族家庭,从小受到藏族淳朴民风的陶冶与藏传佛教文化的熏陶,上小学、中学又系统接收了藏、汉双语教育。大学所修专业为政治理论,重点是哲学,毕业后专门从事哲学教学,这些都是班班多杰日后进行藏传佛教思想和藏族文化研究的有利条件。  

自1978年开始,班班多杰师从东嘎·罗桑赤列活佛、法尊法师、观空法师、郭元兴居士、方立天先生等研习古藏文、藏传佛教思想。其研习方法是:跟随东嘎教授系统地听闻了两遍藏传佛教史,在法尊法师、观空法师、郭元兴居士的细心指导下对照研读了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略论》藏汉两种文本,并将宗喀巴大师的《中观八大难题》及嘉样二世美汪波的《宗派建立严宝鬘论》翻译成了汉文,公开发表。  

通过这样的途径,班班多杰不仅初步理解了藏传佛教思想的发展脉络、基本概念、主要理论,而且还开始掌握了藏传佛教的思想资料以及由藏文翻译为汉文的基本方法。这为班班多杰今后深入而广泛地研究藏传佛教思想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通过十多年的广拜名师,问难求教,资料积累和理论准备后,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班班多杰开始发表论著,在《中观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杂志发表了多篇关于藏传佛教与藏族文化方面的论文。有些被《中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摘录。

二、主要成果及获奖情况

1、专著《藏传佛教思想史纲》,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出版,1993年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奖一等奖。  

2、《拈花微笑—藏传佛教哲学境界》,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1998年获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宗教学三等奖。  

3、《宗喀巴评论》京华出版社1997年公开出版。  

4、合著《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此书1999年8月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  

5、 论文《藏传佛教史上的他空见与自空见》,《哲学研究》1995年第5、6期连载。获中央民族大学199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6、 论文《藏传佛教的价值取向与藏人观念之现代转换》,《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第2期。  

7、 论文《藏传佛教的独特教义“他空见”考》,《哲学研究》2001年第9期。

三、主持的研究课题

1.《藏传佛教简史》。北京市“培养跨世纪人才百人工程”项目,专著,1999年完成。  

2.《藏传佛教觉朗派的“他空见”教义与格鲁派的“自空见”教义研究》。“九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专著。  

3.《藏传佛教的价值取向与藏人观念之现代转换》。教育部课题,论文。  

4.《少数民族地区宗教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合作项目),调研报告。中央民族大学民族问题研究中心课题,后选为教育部课题。  

5.《藏传佛教与藏民族》(课题主持人)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研究课题,专著。

(本文来源:佛教在线  编辑:张芮铭)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